玉井糖廠
玉井糖廠原是座糖圃,年產量極少,是本省人陳鴻鳴於1905年所設,後日治時期改建成日本製糖株式會社,年產量1000公噸,民國18年合併成日糖興業株式會社,改名叫玉井製糖所,民國35年5月1日改名叫玉井糖廠,壓榨量升高至2000公噸,但在民國84年停止產糖,與善化糖廠合併,93年由台南區處接管,現在已荒廢。
在民國初期,在糖廠工作,福利比當時的任何行業都來的好,薪水也是其他工作的好幾倍,糖廠工作的人到餐廳吃飯,都會得到所謂的「特別待遇」,那時候在糖廠工作的人,在街上也受到更多尊敬。而玉井糖廠的合作社,販售糖廠生產的各類冰品、飲料零嘴口味特殊,總是讓民眾大排長龍。後來台灣糖廠紛紛倒閉,原因是進口的蔗糖,價格比國產的更廉價,以前種植甘蔗的農民,也紛紛改種芒果,加上外銷和廣告,玉井成為現在人人說的芒果之鄉。
現在我所看到的玉井糖廠已成廢墟,也已封鎖。雖然玉井糖廠的興盛已邁入歷史,但我們可以知道,玉井糖廠有過不凡的過去。本來糖廠要改建成漢翔公司飛機零件組合工廠,但因當時經濟不景氣,糖廠便不打算改建,現在那裡空無一人,有點陰森,我覺得很可惜,若它能開放那該有多好。糖廠的其他地方也廢棄了,糖廠的宿舍也都長青苔了,想必也都有幾十年沒清了。玉井糖廠旁有個鐵軌,是之前用來放置舊火車頭的地方,玉井糖廠還有一根大煙囪,是以前糖廠產糖時用來排煙的,糖廠的兩側有兩座古井,兩口井都相當充沛,但水脈、水質不同,用途也不相同。左邊的水較為乾淨,用來產糖;右邊的水較不乾淨用來洗滌,現已都雜草叢生。沒想到距離只有幾公尺,差距如此的多,真是令人驚訝。
我一年級參加的校外教學去了台南十鼓文化村,它是由鼓和糖廠結合而成的文化村,以前的糖庫、火車、煙囪,都改成供人觀光的景點。糖庫被改成廁所或合作社;以前載糖的火車,也被改成載人觀光的小火車;煙囪也變成當地最有名的扛棒,遠遠望去,就能看見大大的「十鼓」兩個字。若玉井糖廠能像十古文化村一樣,從糖廠變成觀光勝地或文化館的話,這樣就可以讓更多人知道玉井糖廠的文化與歷史,也可以促進玉井觀光業的發展。